為什麼自製鮮食越吃貓狗身體越差?無法達到營養全覆蓋?究竟缺什麼營養?自製鮮食隱藏寵物健康隱患
- 2024年7月1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自製鮮食缺乏平衡 可能隱藏寵物健康隱患
近年來,越來越多寵物主人熱衷於在家自製鮮食餵養他們的毛小孩。他們認為自製食物更加健康天然,可以完全控制食材和口味。然而,自製鮮食很難完全滿足寵物的複雜營養需求,反而可能隱藏一些健康隱患。

難以精準配比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平衡:寵物需要攝取適量的維生素A、B族、C、D、E以及鈣、磷、鐵、鋅等礦物質,但在家烹飪很難精準掌握這些營養素的比例。而且營養學上,維生素之間有比例的抗衡,一般家長很難掌握全部的營養知識。營養缺乏或失衡都可能引發生長遲緩、免疫力下降、精神萎靡、骨骼發育不良等問題。
關鍵的微量營養素,如牛磺酸、L-羧基亞氨酸、肉鹼等難在一般食材中找到:這些在一般家庭烹飪中很難找到,但卻對心臟功能、神經系統發育等非常關鍵。缺乏這些微量元素會導致行為異常、生長發育遲滯等,例如牛磺酸多在貝殼類中找到,而食用比例也有講究。
青口、扇貝(100g):約827.7毫克
淡菜(100g):約655.4毫克
章魚(100g):約388毫克
烏賊(100g):約356.7毫克
火雞腿肉(100g):約306毫克
蛤蜊(100g):約240毫克
火腿(100g):約49.8毫克
牛肉(100g):約46.3毫克
鮪魚罐頭(100g):約41.5毫克 注意通常含有重金屬 損害神經
蝦(100g):約39.4毫克
自製難保證充足消化酶和益生菌:這兩項物資可以幫助寵物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營養。保證這些天然成分得以保留,才能保障影響寵物的消化和排便功能,避免引發腸胃問題。
難掌握的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和脂肪、蔬菜、礦物質、維生素的比例:菜單比例有非常精細的需求,家庭烹飪很難掌握這種精確比例,可能出現某些營養素攝入過多或過少的情況,影響寵物的代謝、生長髮育等。
難平衡合適比例的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:如omega-3、omega-9等,來維持身體各項功能的正常。自制食物很難保證這種脂肪酸的最佳平衡,會影響寵物的皮毛健康、免疫功能、炎症反應等。
時間耗費和食材準備:除了洗菜、挑選、烹調、配比、同時保證自制食物長期保持營養價值和新鮮度也是一大挑戰。食材的腐敗或氧化會導致營養流失會影響寵物健康,甚至引發拉肚子、食物中毒等問題。
自制鮮食雖然用心良苦,但要全面滿足寵物複雜的營養需求仍然存在不少難題。選擇專業營養配比的生酮超鮮食或平衡配方,可以更好地滿足狗狗全面的營養需求,預防營養性疾病的產生。
Comments